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
千百年來,道教的廣義神仙內涵,繼承了長生不死成仙直說,囊括了中國古代宗教、古老神話、民間信奉的眾神,並且受佛教傳入的深刻影響,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神仙體系,即先天之聖、後天仙真和道教民俗神。 道教是我國傳統宗教,幾千年來,對中國文化的法則起到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道教是一個多信仰的宗教,有很多神仙。神與仙是有區別的,神分為先天之神與後天之神,先天之神是指天地未分之前就存在的真聖,也稱先天真聖。比如三清尊神。後天之神是指後天修煉後或死後玉帝敕封之神,仙是指後天修煉成的仙人,神仙信仰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顯著特色,也是道教也其他宗教的最大區別之一。道教的其他內容和理論幾乎都圍繞著神仙信仰而展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要想了解道教首先就要了解道教的神仙。 今天為大家展開的中國神仙譜系,參考文檔源於《山海經》、《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真靈位業圖》、《道藏》及民間神仙信仰,能力有限,不足之處,歡迎補充。 ... 中國道教神仙譜系 中國神仙人物起源於上古神話,這是中國神仙體系的起源階段。春秋戰國時期,神仙人物逐漸被寫入諸子百家的書籍,例如《山海經》記載的女媧、夸父、后羿、共工、相柳、精衛、西王母等;《莊子》里記載的的廣成子、彭祖、鯤鵬、河伯、海神等。秦漢時期進一步發展,《淮南子》、《史記》、《列仙傳》、《神仙傳》中有了更多的神仙人物和傳說。南北朝時期《元始上真眾仙記》介紹了元始天尊、扶桑大帝東王公西王母等道教大神,陶弘景的著作《真靈位業圖》則將神仙分七個等級,建立了較為系統的道教神譜。唐代崇奉道教,尊老子為始祖,封老子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因此,唐代前中期道觀中只有元始天尊殿或老君殿,而無三清殿。北宋真宗、徽宗是著名的喜愛道教的皇帝,王欽若奉旨著有《列宿萬靈朝真圖》,《羅天大醮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道家諸神體系,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中編制的黃籙大齋醮神名單即據此寫成。 ... 三清道祖 三清天尊,是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聖號為三清道祖。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元始天尊 ﹙盤古﹚:居三十五天之上清微天玉清聖境,主宰和像征宇宙混沌初顯、陰陽未判的第一個大世紀,道教稱「混元」時期。元始天尊之神誕日是臺灣正月初一,內地為冬至日。 靈寶天尊 ﹙太上道君、玉晨道君 ﹚:居三十四天之上禹餘天上清真境,主宰和像征混沌初判、陰陽分明的第二個大世紀,道教稱「洪元」時期。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 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太上道祖﹚:居三十三天之上大赤天太清仙境,主宰和像征天地形成、萬物化生的第三個大世紀,道教稱「太初」時期。老子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日。 ... 天官賜福 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民間俗稱福星)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解厄。 五星君 五星君: 歲星(木星);熒惑星(火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 ,俗稱太白金星;辰星(水星)。 四靈:東方的青龍孟章神君、西方的白虎監兵神君、南方的朱雀陵光神君、北方的玄武執明神君。分別執掌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與生日對照表 東方青龍七宿: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朱雀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西方白虎七宿: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北方玄武七宿: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貐。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盪魔天尊、真武盪魔大帝。 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輔佐南極長生大帝,統管南斗六星,掌管萬靈之生存,婚姻、功名利祿等,俗稱祿星。 斗姆元君 斗姆元君:圓明道母天尊,北斗眾星之母,主天地萬物之死,職掌天醫。 ... 北斗七星君: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 雷部二十四位天君正神名諱: 鄧天君 諱忠 辛天君 諱環 張天君 諱節 陶天君 諱榮 龐天君 諱洪 劉天君 諱甫 茍天君 諱章 畢天君 諱環 秦天君 諱完 趙天君 諱江 董天君 諱全 袁天君 諱角 李天君 諱德 孫天君 諱良 柏天君 諱禮 王天君 諱變 姚天君 諱賓 張天君 諱紹 黃天君 諱庚 金天君 諱素 吉天君 諱立 余天君 諱慶 閃電神 助風神。
內容簡介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民主需要我們不斷對話。」
我們該把未來交給誰?公共政策可以脫離黑箱作業的宿命嗎?
面對都更、美牛、土地徵收等重大公共議題,到底是誰說了算?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的公共決策都交給跑紅白帖的地方民意代表或首長,許多重要的公共政策都在黑箱中被決定,牽涉各種龐大利益,或造成地方威脅的決策,民眾毫無置喙的餘地。其實,公共政策不該是黑箱作業!全民的未來應交由全民決定。所以「審議民主」,是台灣民主深化,往前邁進的重要下一步。
民主!不是只有投票而已
當民主成為當代社會的重要價值時,我們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公民參與機制?讓抱持不同信念與價值的人,得以展開對話,從聆聽中形成共識,產生更好、也更具體可行的政策方案?新一波民主運動已在世界展開,「審議民主」就是丹麥、德國、美國、澳洲、巴西等先進各國,突破民主困境的新出路。
這本《審議民主指南》就像是一本「民主旅遊書」,透過世界各地以「審議民主」精神發展出來的各種公民參與模式,邀請讀者分享它們應用於各地公共議題決策的經驗,一同思索民主的實踐與民主的未來。無論是政府官員、地方政府、社區工作者、各級公務員、社運團體、非營利組織、國會助理、有志從事政治工作的人,甚至是社區管委會委員,相信都能從本書獲得啟發。
本書特色
什麼是「審議民主」?
審議民主是由丹麥發展出來,逐漸推行到其他國家的民主參與模式。目的是希望專家與非專家、以及不同觀點和立場的人,有機會相互溝通、學習與對話。有別於「專家主導」的主流模式,審議民主會議邀請不具專業知識的公眾,針對有爭議的政策,事前閱讀相關資料,提出他們想知道的問題,然後在公開論壇中,詢問專家。最後,在具備一定知識訊息的基礎上,公民相互討論與辯論,並將他們討論後的公民觀點,寫成正式報告,向社會大眾公布,供決策者參考。
目前全世界各地已有許多國家施行審議民主,包括挪威、丹麥、法國、瑞士、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巴西、韓國、日本、澳洲、荷蘭、奧地利、紐西蘭等國。
作者簡介
約翰、蓋斯提爾(John Gastil)
華盛頓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他同時為新墨西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執行調查研究、召集公民會議,以及管理政治倡議。著有《小團體中的民主》(Democracy in Small Groups)以及《應大眾要求:透過審議式選舉振興代議民主》(By Popular Demand: Revitalizing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Through Deliberative Elections)。目前研究關注陪審團服務的公民效應、政治文化與審議的互動、團體決策的社會與心理面向。
彼得、列文(Peter Levine)
馬里蘭大學「公民學習與參與研究資訊中心」副主任,以及哲學與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學者。著有四本書,最近期的一本為《新進步年代:邁向公平及審議的民主》(New Progressive Era: Towards a Fair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他目前服務於「審議民主聯合會議」推動委員會,以及凱特靈基金會。同時也是「學校公民任務運動」推動委員會的主席。目前主要關注年輕人的公民參與以及網路的公共性運用。
譯者簡介
劉介修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身分認同多重,以下皆是或以下皆非:苗栗客家後生,前中年期憤青,審議民主學徒,醫療現場勞工,拉丁美洲夢遊者。另譯有《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
陳逸玲
台大社會系,陽明衛福所,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希望民主能紮根於生活之中。
目錄
譯序∕台灣民主的下一站∕劉介修
審議民主叢書總序∕陳東升(台大社會系教授)
導讀∕多元審議與公民社會∕林國明(台大社會系副教授)
編者、作者簡介
前言
第一部份 背景
1 (有時)大家愛交換意見的國家:美國公共審議簡史
John Gastil, William M. Keith
2 我們可以從審議民主的實踐中學到什麼?
Mark Button, David Michael Ryfe
第二部份 審議與公共判斷
3 國家議題論壇:促進公共審議的社區網絡
Keith Melville, Taylor L. Willingham, John R. Dedrick
4 選舉審議與公共新聞學
Michelle Charles, Harris Sokoloff, Chris Satullo
5 審議式民調*:從實驗到社區資源
James Fishin, Cynthia Farrar
6 公民共識會議與規劃小組:一般公民的審議
Carolyn M. Hendriks
7 公民陪審團:產生值得信賴的人民之聲
Ned Crosby, Doug Nethercut
8 審議方法的改造與結合:陪審團、民調與論壇
Lyn Carson, Janette Hartz-Karp
第三部份 審議式治理
9 透過線上對話連結公眾與政府
Patricia A. Bonner, Robert Carlitz, Rosemary Gunn, Laurie E. Maak, Charles A. Ratliff
10 二十一世紀城鎮會議
Carolyn J. Lukensmeyer, Joe Goldman, Steven Brigham
11 協作學習及公眾對當地森林的管理權責
Antony S. Cheng, Janet D. Fiero
12 巴西的公共政策及參與
Vera Schattan P. Coelho, Barbara Pozzoni, Mariana Cifuentes Montoya
13 費城水岸的審議式都市規劃
Harris Sokoloff, Harris M. Steinberg, Steven N. Pyser
第四部份 社區與審議文化
14 學習圈:地方審議為審議民主之基石
Patrick L. Scully, Martha L. McCoy
15 e-thePEOPLE.ORG:大型而持續的審議
G. Michael Weiksner
16 民主學習中心:公民力量的所在
Carole J. Schwinn, John T. Kesler, David R. Schwinn
17 歧異與共識:公共審議中動態更新的重要性
Christopher F. Karpowitz, Jane Mansbridge
18 審議式治理:由維吉尼亞州漢普敦而來的學習和啟發
William R. Potapchuk, Cindy Carlson, Joan Kennedy
第五部份 結論
19 公共審議的未來方向
Peter Levine, Archon Fung, John Gastil
序
前言
假如民主是件簡單的事,那就不需要一本指南了。《審議民主指南》幫助讀者學習新的公民參與方式,這種參與方式強調在或大或小的公眾之間進行面對面與線上審議。這本書能夠出現,是由於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在許多創新公共參與的作法上,累積了許多年的經驗。我們現在知道了這些方案如何進行,以及是什麼讓它們運作起來;本書的目的即在於分享這些知識。
本書的頭兩章,幫助讀者理解審議在美國的脈絡。第一章,蓋斯提爾(John Gastil)和凱斯(William Keith)說明了美國的審議運動在二十世紀初的出現,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衰頹。審議在1990年代再次出現,卻也躊躇不前。第一章解釋了是什麼文化、科技及地緣政治的力量產生了審議,又是什麼導致其衰亡。由巴頓(Mark Button)和萊弗(David Ryfe)所寫的第二章,對於旨於促進公民審議的各種計畫,提供了概述。作者提出一種分類方式,依據這些審議計畫共同及獨特的特徵而分類,讓讀者能理解到審議實踐完整的多元性。巴頓和萊弗認為這些不同作法之間存在著重要的權衡,而任何希望促進公共審議的人都應該將這些一併考量。作者也指出,審議或許會有若干正面的結果,不過最重要的是把審議理解為一個有力的社會化經驗,該經驗提醒與會者,在民主社會中何謂真正的公民。
第三章到第八章詳細描繪了十五種以上不同公共審議模式的方法與結果。這些章節的作者,包含在這些審議實踐上擁有最棒的第一手知識的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為了便於讀者容易跳讀本書各章,每一章都採用相似的組織方式。包括模式的快速瀏覽、模式的起源與目的的概述、模式設計的詳細描述、其運用的歷史,以及對其未來的可能運用的反思。此外,我們也設立了搭配本書的網站(www.deliberative-democracy.net/handbook)。這個網站提供了本書描述的每一種模式的進一步詳情以及定期更新。
我們將審議模式分為三類,雖然各種模式之間相互重疊的部分可能比這個簡單的分法來得多。第三章到第八章關注那些旨在透過謹慎規劃的審議論壇和會議來促進公共判斷的方案。在第三章,梅爾維爾(Keith Melville)、威靈翰(Taylor Willingham)和德崔克(John Dedrick)描述「國家議題論壇」的諸多成就,它是當代公共審議最早期的方法之一。查爾斯(Michelle Charles)、索科洛夫(Harris Sokoloff)和賽圖洛(Chris Satullo)在第四章回顧了費城「市民之聲」計畫的設計與影響。《費城詢問報》結合了公共新聞學的原則以及審議創新方法,像是費希金(James Fishkin)和法拉爾(Cynthia Farrar)在第五章描述的審議式民調。審議式民調目前已經被運用在一些國家,而漢卓克斯(Carolyn Hendriks)在第六章描述的「公民共識會議」和「規劃小組」,以及克勞斯貝(Ned Crosby)與尼勒卡特(Doug Nethercut)第七章所討論的「公民陪審團」(Citizens Juries)也是同樣的情形。第二部分的最後一章,由卡森和珍哈茲卡普(Janette Hartz-Karp)合寫,討論澳洲的審議計畫,他們將許多作法的特點整合進公共會議之中。
第九章到第十三章,結合了一般會涉及政府機關和其他公家單位的一組審議模式。在第九章,波納(Patricia Bonner)、卡利茲(Robert Carlitz)、瑪雅克(Laurie Maak)、耿恩(Rosemary Gunn)和瑞特里夫(Charles Ratliff)描述了他們構思來改良較傳統公聽會的線上對話。路肯思梅爾(Carolyn Lukensmeyer)、高德曼(Joe Goldman)和百翰(Steven Brigham)也同樣探究了公共會議中新科技的應用,不過他們的21世紀城鎮會議(第十章)是在大規模面對面的公共聚會中採用高科技的溝通工具。在下一章,程(Antony Cheng)和菲埃羅(Janet Fiero)關注的是「協作學習」,一種已經成功在美國用來將公共投入結合到森林管理程序的作法。第十二章,科爾賀(Vera Coelho)、波若尼(Barbara Pozzoni)和蒙托亞(Mariana Cifuentes Montaya)描述了巴西市立委員會一項值得注意的實驗,賦予了公民社會組織成員真正的權力。他們比本書的大部分作者發出了更多對於公共審議的忠告,不過他們相信市立委員會的病徵已有在手的處方,即更透明的委員會選舉以及更好的審議過程。第三部分以索科洛夫(Harris Sokoloff)、史坦伯格(Harris Steinberg)和費瑟(Steven Pyser)藉由描述費城賓恩新生地論壇來作結,這個論壇結合了都市規劃者、城市設計師、一般公眾以及城市主要的報紙,形成他們發展衰頹水岸的一組原則。
第四部分關注於我們對審議計畫的第三種分類,其試圖建構社群並且培養一個更為審議性的公民文化。在第十四章,史卡利(Patrick Scully)和麥考伊(Marha McCoy)說明學習圈資源中心如何採用小而面對面的「學習圈」概念,並且將其發展為一種在鄰里、城鎮、州、學區、大學校園以及其他社群來學習與實踐審議的模式。魏克斯納(G. Michael Weiksner)在第十五章呈現了,透過線上討論網站e-thePeople.org,各種不同的網路審議社群如何建立。在第十六章,舒溫(Carole Schwinn)、凱思樂(John Kesler)和大衛舒溫(David Schwinn)重新檢視特定審議途徑的特性,關注他們稱之為民主學習中心的一批行動,其將不同的審議方法與其他工作相互結合,來改善當地社區。
並非所有促進公民參與和審議的努力,都會很快而毫無瑕疵地有所成就。在第十七章,卡波威茲(Christopher Karpowitz)和曼斯布里奇(Jane Mansbridge)呈現了紐澤西州普林斯頓的案例,這個有瑕疵的審議程序形成了不成熟的共識,而許多公民只能在較傳統的公聽會中發出他們的聲音。在第四部分的最後一章,波塔查克(William Potapchuk)、卡爾森(Cindy Carlson)和甘乃迪(Joan Kennedy)描述了維吉尼亞州漢普敦的案例,其富有創意而用盡苦心地建構對話和審議的能力,不過要達成公民改革的目標,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本書的最後一章,列文(Peter Levine)、馮(Archon Fung)和蓋斯提爾檢視了接下來的幾十年,希望推動審議者將面臨的挑戰。持續的挑戰包括平衡一致與歧異、確保有效的組織方式與促進審議、進行大規模的審議、以及影響決策者等。隨著審議變得更擁有影響力,實務工作者也要注意維持審議程序的完整性。此外,我們認為某些爭議性的議題,可能需要我們所謂的文化適應。如果能夠跨越不同的文化分野而達成審議,它甚至能成為討論國際議題的適當方式,如貿易和恐怖主義。
民主治理的未來,仰賴清晰的審議理論及公共參與有效方法的發展之間的接合。本書的作者群做了很多努力來推進這兩個目標。我們希望這本手冊,對於所有試圖透過與其同胞共同對話和行動,來使他們的社區和世界更美好的人來說,將是有用的指南。
約翰、蓋斯提爾、彼得、列文
譯序
台灣民主的下一站
還記得2004年夏天,某種「反」的氣氛在校園中瀰漫,從前並肩的夥伴舉著「反高學費」的標語倡議著戰鬥目標,在教育部前、在畢業典禮現場激進吶喊的時刻,我有點狼狽地投入由行政院青輔會邀請的「青年國是會議」籌備工作。
經歷了整個大學時代對於校園民主以及各種社會改革行動的思索與實踐,我知道參與一個由政府主辦的會議籌備工作,不見得能在學生運動圈子裡獲得認同,並且容易遭受被「收編」、「摸頭」的質疑。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拜拜式的會議從來不被認為能夠解決任何問題。
也許是在一次又一次「事後搶救」的自救行動後感到無力,或者在獲得了階段性的行動成果後,因為又面臨更嚴峻的實質難題而無以為繼。我開始思考在「反」之外,推動社會變革的可能。
「反對」、「搶救」之外
當時在醫學院裡頭,醫學教育改革的浪潮席捲校園,不過當各種教改方案如火如荼進行時,學生的聲音往往不被聽見,甚至許多第一線教師的想法也很少納入改革決策的方向。基於這樣的觀察與想法,社團夥伴共同發起籌組「醫學教育學生工作隊」,邀請不同科系的老師、學生一起展開對話,透過實際經驗的交流、研讀醫學教育改革相關的思潮、到不同學校參訪觀摩,逐步形成我們對於醫學教育改革的想法。這些行動逐漸引起校方的重視,在校方授權下,我們這群醫學生透過之前共學所連結起來的網絡,成功建立起一個由學生主導,教師、校方以及社會團體參與的「社會服務」學程。
後來參與「青年國是會議」的籌備工作時,即是抱著這種「以公民為主體」,讓不同的決策影響者都能相互對話、學習、形成共識以及解決方案的構想參與。當時學運前輩們介紹了「審議民主」的概念,獲得了籌備委員支持,整個會議規劃即希望沿著這個軸線,構築一個讓年輕人能夠坐下來,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學習公共議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對於公共決策形成共識的平台。這場籌備超過半年的會議,讓我們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感受到,我們不只能夠「嗆聲」,也能夠透過學習、對話,展開另一種民主學習與公共決策的可能。
當時會議集結的年輕夥伴,後來共同發起組成「台灣青年公民論壇」,持續摸索與推動更多基於「審議民主」理念,可行、符合台灣在地脈絡的民主決策模式。論壇主題包括「全球暖化」、「基因檢測」等全國性議題,以及「災後重建」、「校園性別友善廁所」的社區討論等。
這些經驗開啟了我對於「民主治理」的興趣:當民主成為當代社會的重要價值時,我們有沒有可能從體制中建立一個制度性的民主參與機制,讓各種衝突的價值與利益得以互相交換資訊與視野,展開對話與相互理解,從聆聽中形成共識,產生更好、也更具體可行的政策方案?
延伸社運戰線,深化公民參與的可能?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社會運動者搞組織、做遊說、上街頭,期盼我們信仰的價值或者認為比較好的方案能夠進入決策當中。然而,傳統的社運路線集結而成的往往是短期動員的社會能量,以及長期倚賴媒體再現的社會認識。問題是,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自己常常只代表了某個小圈子的想法,而抗議、反對、搶救等方式,往往搭起了一道藩籬,阻礙更多公民參與,或者造成一種拒絕別人與我們溝通的姿態。如此一來,社會運動的訴求,常常只能是「立場」的宣告,真正的社會溝通不會展開,而公共決策淪為「比大小、算人頭」的角力。
這個過程往往形成更多對立,對當代民主深耕造成極大威脅。尤其在媒體架構問題的框框中,當問題成為簡化的對立後,各種激進社會行動只淪為一幕幕媒體秀場下的脫口秀,重視的是在舞台上爭取台下觀眾的支持,而支持與反對的論述無從理解、無從相互聆聽。這種衝突性的社會運動結構,往往阻隔了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意願,遑論起身學習以及相互對話。
我常反問自己,這是我們要的民主嗎?缺乏公共對話的社會運動,會不會也成了另一個真理宣告的寡頭政團?當社會中許多力量不能順利被這些社會行動組織起來,社運團體以外的一般民眾無從參與、學習和相互對話,社會中多數公民們沒有適當機會與管道發表看法時,激進政治行動所期待的權力攪動不但沒有達成,反而容易強化黨派對立、公民與國家對抗等既有的權力結構,行動往往無法翻轉權力,或更妥當地重建穩固的民主治理模式。社會運動是不是需要什麼東西,延長、擴大戰線,以及深化公民治理?
面對公民疏離與樁腳化
這個疑問,我在後來有機會參與苗栗家鄉的公民運動時,有了更進一步的思考。這些年來,苗栗出現了許多地方發展的爭議,其中以「大埔事件」最為人所知。地方政府在開發主義的思維、黨派利益的分配下,無視縣民疑慮,恣意妄為、「即興式決策」的案例層出不窮,除了大埔,還有灣寶特定農業區農地徵收、古窯文化資產等爭議,近來還有「大坪頂營區」興建「藏傳博物館」的天外一筆。
鄉親們對於被縣府怪手挖鏟的大埔農田,充滿同情與憤怒,然而從媒體認識到的「搶救式」社會運動,在總統府前聲勢浩大地集結,反而無法獲得更多地方民眾的參與,民眾也失去了從這些行動中學習新價值的機會。另一方面,在沒有適當的公共政策資訊、沒有健全的公民參與文化與機制下,地方選舉很容易掉進黨派對立,狹隘利益的競逐當中,很多時候選出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方民代與首長,不時上演各種「即興式」的決策。
傳統的社會運動,抗議、反對、上街頭、搞遊行、綁布條,在這裡行不通;而我們目前賴以維繫民主的代議選舉,在這裡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大多數時候,公共決策交給跑紅白帖的地方民意代表或首長,許多重要的公共政策都在黑箱中被決定,牽涉各種龐大利益,或造成地方威脅的決策,民眾毫無置喙的餘地。只有當事情發生到自己頭上,要不「乖乖就範」,要不無力地「狗吠火車」,比較有點辦法的人,便透過與特定地方政治人物的私交或樁腳關係,來尋求援助或與「大人」陳情的機會。
深化民主的邀請函
一端是以媒體為主要戰場的「對抗」、「搶救」和「反對」的社會行動戲碼,另一端是代議民主下,公民的疏離、冷漠與樁腳化。如何讓一般的公民願意參與公共事務?如何讓公共決策能夠納入更多公民的參與?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公民願意透過學習、對話,對公共爭議或決策,形成更好的判斷、達成共識,以及更為公平正義的政策方案?
或許,民主的治理方式應該找出一條不同的路。在街頭之外,在對抗之外,在投票之外,在比人頭、比誰強悍之外。
《審議民主指南》提供了我們一起找路的指南。也許我們無法按圖索驥,也許裡頭沒有明確的里程數,不過這本指南就像是一本「民主旅遊書」,透過世界各地以「審議民主」精神發展出來的各種公民參與模式,邀請讀者分享它們應用於全國性、區域性以及社區性公共議題決策的經驗,讓我們可藉由這些案例,思索(審議)民主理論與實踐的可能出路。
當然,「審議民主」絕對不是萬靈丹。不過我相信,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審議民主」帶給我們的啟發,帶領我們走出對抗、搶救、以及公民疏離的困境,追尋更多符合台灣在地脈絡的民主實踐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是民主鞏固與深化的重要元素。
我們的民主得來不易,它絕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仍然有很多時候,政府蠻橫、民眾冷漠坐視,台灣的民主不時遭逢極大的危機與威脅。若不能找到鞏固與深化民主的法子,台灣的民主隨時可能倒退崩壞。
路很長,找路更不簡單,還需要更多追尋台灣民主深化的朋友,願意耐住性子,一起來想法子,一起來幹點活。感謝在找路的途中一起努力的朋友,也希望透過這本譯作,向更多對台灣民主仍懷期盼的朋友發出邀請,逗陣來找民主的下一站。
劉介修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25568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EyE2PaR.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4915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太平減肥諮詢中醫門診楊梅速成減肥方式竹南體質調理減重中醫診所桃園八德經絡刮痧能減肥
公館鄉減肥中醫調理 楊梅減肥中醫門診諮詢 台中埋線減肥體驗效果佳的中醫診所通霄手臂瘦身中醫診所 烏日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 健康輕鬆減重不復胖推薦豐原中醫減重門診通霄拔罐療法中醫診所 新竹產後瘦身減肥中醫診所 針灸減肥減重效果好的北屯中醫診所推薦竹北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 三義虛胖中醫減重方式 南屯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針對暴食症體質調整